产品分类快速导航
新闻中心
钢铁——走出惯性,面对短暂回暖与长远趋势
“全国两会后,你们怎么看宏观经济?”
见到记者,鄂钢集团副总黄浩东言辞恳切地追问。
3月底,寒冬中的钢市迎来久违的回暖。以建筑钢材为例,上海、济南等地吨价一周上涨20至160元。
回暖,触动着鄂钢人心底挥之不去的钢铁情结。
这是否意味着,全球大宗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改变?“从2001年开始,就传来钢铁产能过剩的声音。然而,国有企业的产能被限制了,民企却迅速扩张;有些守规矩的地方产能被限制了,不听招呼的地方产能却异军突起。”业内人士说。
于是,饿死胆小的,产能越压越上。“钢铁行业陷入‘越过剩越发展’的怪圈。”鄂钢一位高管说,几次反复,钢铁人在感受“产能过剩”带来切肤之痛时,似乎仍对市场抱有幻想。
万一市场回暖呢?日子也不是不能过。
在短暂回暖与长远趋势间,在转型与回潮间,有人迷茫、有人徘徊、有人躁动。
是追逐短期利益走老路,还是迎难而上谋转型?
观念的博弈,思维的惯性,思想的冲撞,在鄂钢人心中,卷起千堆雪浪。
“放眼全国,钢铁企业中要么像宝钢,有不可替代的技术;要么像沙钢,将成本降到极致,沙钢吨钢成本比其他企业低200元左右。”鄂钢总会计师龚正刚说。
反观鄂钢,产品多是“大路货”。
再看市场,全球大宗商品供过于求仍将持续,国内产能过剩不容回避。
“大路货只有一时之力,支撑不了企业的未来。”
“化解过剩产能,转型升级,不是剪指甲,而是壮士断腕。”
“理性看待长远趋势与短暂变化,利用短暂回暖为长远转型赢得空间。”
讨论中,鄂钢人转型的共识在凝聚,转型的意志更坚定。
上一篇:不锈钢复合管与其它管材的比较
下一篇:我公司召开2015年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动员会议
产品推荐